-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中国竞彩网首页官方电脑版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6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这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自2006年实施以来的首次重大修订,条文从119条增加到144条,旨在应对新时代社会治安管理新挑战,增加了对大量新型违法行为的治安管理,加大了对严重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同时加强了对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6月28日,记者邀请国浩律师(银川)事务所主任柳向阳梳理关键变化,解读法律如何“升级”守护社会安宁。
新增这些行为,小心被罚
考试作弊、网络攻击、传销等列入处罚范围。考试作弊、非法入侵计算机系统、组织领导传销等行为,今后将按扰乱公共秩序处罚,轻则罚款,重则拘留。
抢方向盘、高空抛物、无人机“黑飞”重罚。干扰公交司机驾驶、高空抛物、违规放飞无人机或携带明火的升空物体(如孔明灯),均被列为危害公共安全行为,面临严厉处罚。
学生欺凌、组织未成年人陪侍“零容忍”。殴打、侮辱、恐吓同学等欺凌行为,公安机关必须依法处理;组织未成年人从事有偿陪侍的,将受到法律严惩。
虐待老人儿童、跟踪骚扰、家暴拒不改正将受罚。虐待老弱病残、长期跟踪骚扰他人、违反家暴告诫书等行为,均被明确列为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可被拘留或罚款。
违规养犬、犬只伤人主人要担责。违规饲养烈性犬、遛狗不拴绳致人受伤的,主人可能被罚款甚至拘留。公安机关将加强执法,化解养犬纠纷。
出售个人信息、产生生活噪声要处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个人信息的,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产生社会生活噪声,经依法劝阻、调解和处理未能制止,继续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都要处罚。
执法更规范,保护公民权利
人性化执法:考试、亲属病危可暂缓拘留。被拘留者若遇升学考试、子女出生或近亲属病危等特殊情况,可申请暂缓执行。询问期间必须保障饮食和休息时间。
未成年人保护升级:情节严重可拘留,但不轻易处罚。对14—16岁未成年人,一年内多次违法或情节恶劣的,可依法拘留;但对初犯或轻微违法者,仍以教育矫治为主。
执法程序更透明:远程询问、证据调取更便捷。公安机关可异地调取证据、远程视频询问,同时严格规范执法流程,询问、当场检查、单人执法等情形强制全程同步录音录像,防止权力滥用。
明确正当防卫,打破“还手即互殴”困局。为了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行为,造成损害的,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受处罚;制止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较大损害的,依法给予处罚,但是应当减轻处罚;情节较轻的,不予处罚。
为何修订?回应社会新问题
柳向阳表示,现行法律已实施近20年,社会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网络暴力、公共安全风险等新问题频发,需通过法律完善来填补空白。此次修订不仅是条文更新,更是社会治理理念从惩戒到治理的转型革新,既强化管理,又体现“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尤其注重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柳向阳认为,新法平衡了“严管”与“人权保障”,例如对欺凌、家暴等社会痛点的精准打击,以及对执法程序的细化,彰显了法治进步。
Powered by 中国竞彩网首页官方电脑版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